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望远镜传来了新的行星发现。由英国朱德雷尔银行天体物理中心领导的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报道了一颗与木星近乎相同的双生行星,绕一颗距地球约17,000光年的恒星运行。这颗外行星K2-2016-BLG-0005Lb在质量和距离上几乎与木星相同,是使用2016年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获取的数据发现的。这个外行星系统比开普勒之前发现的任何其他系统都要远两倍,开普勒在2018年停止运行前已确认了超过2,700颗行星。这个系统是通过引力微引力镜技术发现的,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预测,并且是第一颗以这种方法从空间中发现的行星。该研究已经提交给《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并已在ArXiv.org上作为预印本发布。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生大卫·斯派克特是这项新研究的主要作者。为了利用微引力镜效应找到外行星,该团队搜索了2016年4月至7月期间开普勒收集的数据,当时它定期监测了银河中心附近数百万颗恒星。目的是寻找外行星和其宿主恒星暂时弯曲和放大经过视线的背景恒星的光线的证据。“要看到这种效应,几乎需要前景行星系统与背景恒星之间几乎完美对齐”,负责资助该研究的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STFC)的首席研究员伊蒙·凯林斯博士说。凯林斯博士补充道:“背景恒星受到行星这种方式的影响的机会是十亿分之几的概率。但在我们银河系中心周围有数亿颗恒星。所以开普勒只是坐着观察了三个月。”经过专门分析方法的发展,去年终于利用一项由时任科学与技术设施理事会资助的博士后研究员伊恩·麦克唐纳领导的研究中提出的新搜索算法,在五个新候选微引力镜信号中揭示了有一项显示出与存在绕行外行星一致的异常迹象。五个国际地面调查同时也在与开普勒同时期观察了相同的天空区域。

从离地球约1.35亿公里的距离,开普勒比从地球上观察的团队稍早些、时间更长地看到了这一异常。这项新研究详尽地模拟了合并的数据集,明确地显示了信号是由遥远的外行星造成的。“开普勒和此地观测者之间的视角差异使我们能够三角定位出这个行星系统在我们视线上的位置”,凯林斯博士说。“开普勒也能够不受天气或白昼的干扰持续观测,让我们能够精确地确定外行星的质量和其距离宿主恒星的轨道距离。它基本上是木星的同卵双胞胎,质量和位置与其太阳的关系几乎相同,其太阳的质量约为我们太阳的60%。”本十年晚些时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发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罗曼将使用微引力镜技术找到数千颗遥远的行星。欧洲空间局的欧几里得任务,预计明年发射,也可能进行微引力镜外行星搜索作为额外的科学活动。凯林斯博士是欧空局欧几里得外行星科学工作组的副组长。“开普勒从未被设计用于使用微引力镜方法发现行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惊人的。另一方面,罗曼和欧几里德将被优化用于这种工作。它们将能够完成开普勒开展的行星普查”,他说。“我们将了解我们自己太阳系的架构有多典型。这些数据还将使我们能够测试我们关于行星形成的理念。这是我们寻找其他世界的兴奋新篇章的开端。”